山西肛泰肛肠医院:总是胃胀怎么回事?
胃部产气过多则以胃胀、打嗝、呃逆为主。肠道产气过多则腹胀、腹痛甚至腹泻。人体会通过增加排气放屁的方式,将这些气体排出体外,以减少身体里的压力。由此可见,食物在胃肠道被微生物过度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往往是胃肠道胀气的根源所在。
胃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如果经常感到胃胀,说明身体健康已经发出危险信号,需要引起关注,以免发展为疾病状态。毕竟人体十分精密,无时无刻不在确保自身的健康运行,通常不会无缘无故地拉响警报的。
生理性胃胀往往与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如吃东西时狼吞虎咽,边吃饭边说话,吃完东西又坐着不动等。有鼻炎或鼻子过敏的人,常不自觉用嘴呼吸,把空气吸进消化道内,也容易产生胀气。
吃了易产气的食物。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包括:韭菜、芹菜、扁豆、胡萝卜和豆类、麦麸及地瓜、玉米、马铃薯等食物,香蕉、柚子、柑橘类水果,豆制品、面包、汽水、可乐等碳酸饮料和甜点等。乳糖不耐受的人,因为不易消化牛奶中的乳糖,常一喝牛奶就胃胀、腹痛。
而病理性胃胀多由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胃肠道肿瘤及胃扩张等所致。压力大,也会使人紧张、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肌肉紧绷,致使胃肠蠕动减慢,产生胀气。
胃胀让人感觉不适、食欲不佳甚至不思饮食,影响情绪和引发抑郁。对大部分人来说,享受美食是令人愉悦和感到美好的事情。可对于胃胀人群而言,摄食反而成为一种痛苦和压力。长此以往,也容易引发营养不良和心理障碍等问题。
胃里菌群也会捣乱
众所周知,人的胃可以持续分泌胃酸。当食物进入胃里时,胃酸即开始分泌。胃在排空时,pH值在7.0~7.2之间。当食物进入胃里时,pH值可降到2~3。胃酸是一把双刃剑,分泌过少或缺乏时,可引起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现象。
以前曾有人认为在这样的酸性环境下,胃里不太可能有微生物存在。然而,后来的科学研究发现,包括幽门螺旋杆菌在内的微生物,都能在胃酸这样近乎极端的环境下正常生存,令人大感意外。这方面的原创性科学发现,是澳大利亚的内科医生马歇尔(Barry Marshall,于2005年获得诺贝尔奖)通过把自己当成小白鼠进行试验完成的。
无论如何,胃胀肯定说明身体的健康状态存在一些问题,而且是与饮食有关的问题。纵观近年来的医学研究,最重要也最意外的发现,莫过于对于人体、胃肠道与菌群之间关系的深入了解。
以前对于人的研究,主要是从人本身出发的,然而基于此的医学研究,很多关于胃肠道、食物消化、营养吸收等问题,包括胃胀、胃食管反流、胃炎肠炎,一直未能获得显著突破。于是,医学界就将研究范围逐渐拓展到与人体共生的微生物领域了。随着学术界越来越认识到人体其实是由人体和人体共生微生物尤其是胃肠道菌群组成的一个超级共生体之后,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就逐渐从集中于人体延伸到同时关注人体共生微生物了。
以胃胀为例,表面看,是人体在摄食之后出现的症状,但这里边是否也有微生物的因素和作用呢?虽然通过针对幽门螺旋杆菌的积极治疗,患者的胃炎和胃胀等症状能够得到显著改善,但这并不意味着幽门螺旋杆菌就一定都是坏的。以我国为例,有50%~60%的人都有幽门螺旋杆菌,但并不是都有胃部不适的症状,绝大部分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的人都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这就说明,需要科学、辩证地看待胃与菌的关系。
山西肛泰肛肠医院提醒:看完这些内容,如果还没有解决你的疑问与困惑,可>>点击免费咨询,或在微信搜索公众号【山西肛泰肛肠医院预约挂号中心】对您的疑问进行免费咨询。
